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1日訊 10月10-1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科技界與產業界的院士、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方便食品行業的創新風向和未來發展。
圖為大會現場
據悉,本屆大會圍繞“從趨勢到優勢”的主題。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代表學會發布了2020-2021年度中國方便食品行業九大創新趨勢。
賦能未來 多方攜手共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李堂兵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李堂兵在致辭中表示,方便食品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離不開產業長期在健康轉型、綠色美味、跨界融合、科技創新層面上的堅持與深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不斷推進方便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三品”專項行動;二是要持續加強創新研發力度,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促進方便食品的營養升級;三是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立綠色工廠、智能工廠;四是推進開放合作發展。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瞄準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加大對國產農產品原料的加工轉化能力。同時,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加工工藝、生產裝備等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圖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二級巡視員郝明虹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二級巡視員郝明虹在致辭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強化責任落實,逐步解決了群眾食品安全領域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一是堅守食品安全底線,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減少公眾的認知偏差,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市場監管總局與學會、協會、食品企業等通力合作,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的科學素養;三是持續完善制度設計,強化監管執法依據。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方法的研制,制定發布多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和快檢方法。研究出臺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名錄及管理制度。
圖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處長徐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處長徐嬌在致辭中表示,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和對慢性病的認知,人們的消費需求發生轉變,對食品營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是方便食品行業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支持方便食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高質量的發展方面,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做好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快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和“健康中國”之合理膳食行動。一方面,以最嚴謹的標準支持方便食品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以營養健康引領方便食品的創新發展。
徐嬌建議方便食品產業界和科技界強強聯手,主動適應消費者在營養健康方面的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應用新配方、新技術、新工藝,積極推進“三減”工作。
圖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在致辭中表示,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方便食品產業亟待轉型升級,需要以科技為引領,從安全、營養,甚至包裝等細分項上不斷持續創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10年來已形成了2000多萬個食品污染的基礎數據庫,開展了100多項風險評估任務,為政府決策、處置突發事件、科普交流及市場監管等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另外,在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的征求意見中增加了對飽和脂肪酸和糖的強制性標識,體現了國家衛健委在“三減”方面的措施。
同時,針對與方便食品行業密不可分的糖和鹽的攝入量評估已經啟動。李寧表示,未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關心行業的發展,從監測、評估、標準、營養和風險交流方面,加強與行業對接。
行業呈現邊界擴大、體量加大、總體價值提升三大特征
伴隨著傳統食品工業化的進程,方便食品行業正在加快自身的轉型與價值提升。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發言中指出,中國食品工業具有強大的實力和韌性,完整的工業鏈條,相對自主的原料來源,日益提升的市場價值空間,成為中國雙循環經濟中擴大內需的主體力量,其長期向好的態勢愈發鮮明。中國食品工業正在經歷五大變革,即安全與健康、享受型、可負擔、方便性、可持續性與責任,其中對健康的訴求前所未有的強烈。科技投入加大,產品創新更集中于對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凝煉和破解,在中小企業前一輪創新的推動下,龍頭企業的創新到位,亦顯示動力。行業延續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其中速凍食品行業增速最快,在2020年方便食品的整體分布中占30%。
“五大變革、消費群體變遷、市場下沉、科技競爭力、節能減排與社會責任,已成為中國方便食品行業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趨勢。”孟素荷強調“最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研究趨勢的轉變”。
“2010-2020年,中國方便食品產業的邊界在擴大、體量加大、總體價值提升。”她分析認為,曾作為老大的方便面整體穩健,產業成熟度高,正開始向相關行業交叉;曾作為“側翼”的冷凍調理食品進入創新活躍期,以2%的優勢超越方便面成為老大;新進入的螺螄粉、自加熱食品等,正激活行業創新,拉長價值;更多具地域風味的傳統食品,正以方便食品的形態沖擊市場,加速品類成長;掛面行業整體產能過剩,正在推進主食向餐食的突圍。“以傳統飲食文化為根,以科學為基礎,以健康為導向,具健康、天然特征的功能與原料的新一代方便食品,將在近5年內涌現,使行業的格局發生從漸變向裂變的成長。”孟素荷對行業未來發展做出預判。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絡和資本的合力助推下,已開始向“經典產品+網紅產品”的擴增,在方便食品領域尤其明顯。資本對面條等傳統食品標準化、連鎖化的關注,對網紅食品的熱情,正在催生新的投資風口。孟素荷提醒,“支持這個行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基礎尚不夠扎實,新品的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或僅有少數形成。”對此,她表示,目前仍需強化米面復熱后的口感、菜肴復熱后風味衰減及產品健康內涵的理論支持和安全性研究,方能支撐這個行業的長久發展。資本的投入如不與堅實的產業基礎相對應,則會面臨空心化的風險。不論如何,大量資本的投入,亦刺激了產業的創新和品類競爭,攪活了一池春水,有利于行業的壯大及新一輪更高水平的競爭。
科技支撐破解新食代下行業轉型升級痛點
與會院士、專家及企業代表從科技與產業兩個維度,探尋我國方便食品行業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及健康可持續發展,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快速捕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破解方便食品行業的轉型與消費升級等關鍵議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在發言中指出,良好的膳食營養是人們抵御疾病的重要保障。近5年來,我國方便食品行業發展步入高速迭代階段。未來,要聚焦營養與健康,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方便食品行業走向“新食代”。朱蓓薇談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把傳統的主食、菜肴做成方便、即食的食品,讓消費者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吃到家鄉的味道。由于中餐種類繁多、技藝復雜,因此要對原輔料進行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在加工上要做到標準化、智能化和連續化,產品上要實現安全化、營養化和快捷化。“十四五”期間,要對中餐的文化和色香味形烹調技藝進行很好地挖掘。只有很好的挖掘才能做到標準化,進而才能實現智能化、機械化和工業化。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景圣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景圣在發言中談到,以往方便食品大多以谷物為基料。從“十三五”開始,相關的肉、水產、蔬果等原料也不斷被深入應用,從而打破了以方便面為主的方便食品的原有格局。質構重組與調控技術、風味調控與營養保持技術、風味解析與調味基料制備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也讓方便食品的價值得以不斷提升。“面向‘十四五’,方便食品產業將朝著‘方便食品主食化,主食食品便捷化’的方向發展。標準化、專業化的新型配料,將成為方便食品企業研發的重點方向,以解決方便食品的營養、風味、質構等方面的問題。”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應讓,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希,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日清食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川坂和生和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CSST市場部經理張喆分別圍繞方便食品的行業創新、場景化消費、全球發展趨勢,以及健康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內容進行了大會分享。
展覽品評 樹起行業創新發展的風向標
與大會同期舉辦的方便食品展可謂是一場浸潤在濃郁的中華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美食盛宴。各種各樣的速凍食品新品,讓人盡享健康、美味和愉悅的多重體驗,感受方便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活力。此外,“2021年方便美食節”品嘗活動,不僅是年度方便食品行業創新產品集中展示的重要平臺,而且也已成為參展企業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
同時,為了與線下方便食品展形成互補,讓創新產品有更大的展示與銷售平臺,大會期間,與京東超市合作舉辦的“方便食品美食盛宴”活動,除了有創新產品的買贈滿減等優惠外,還通過線上平臺發布創新產品榜單、微博話題、直播互動等多種形式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方便食品行業創新。
在“面制品產業的融合升級”“冷鏈食品的變革與創新”“全谷物食品加工技術與營養健康”“發掘方便食品的差異化與特色化”四大專題報告和一個圓桌研討會上,行業通過深入對接上下游產業的需求,圍繞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及交流。
為夯實中國方便食品行業相關領域的科技及產業的科學基礎,大會期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還召開了食品添加劑分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食品裝備與智能制造分會的換屆會及全谷物食品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的成立會。從而為實現中國方便食品行業從趨勢到優勢的騰飛,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