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孟銳 王夏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專門部署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既包括了對已有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也有根據現實需求和探索總結而提出的改革新舉措。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成為《決定》重點關注的新內容。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成為《決定》重點關注的新內容
全面深化改革舉措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予以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地位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在全面深化改革舉措中得到充分關注!稕Q定》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了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三方面的具體舉措。其中,在“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方面提出,“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完善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順應了生態環境治理發展方向。我國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主席國,在昆明與蒙特利爾分別成功舉辦了第一、二階段會議,首次在《生物多樣性公約》框架下舉辦領導人峰會,推動達成了“昆蒙框架”歷史性成果文件,已經實現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引領者的地位轉換,健全完善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是我國在新時期亟待完成的突破性工作。
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主要內容相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重點強調了生態環境監管、系統規劃治理、政策機制體系等方面的內容,隨著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協調各主體的職能分工、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能夠有效提升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治理績效,基于此,“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首次作為治理政策機制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在《決定》中得到了明確體現。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是新時期全球環境治理的新需求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我國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攻堅等協同推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做出了新貢獻。盡管如此,我國依然面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的嚴峻現狀。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多地區、多主體,需要整合政府、社會機構、企業乃至公眾各方力量進行協同合作,新時期推動生物多樣性的高質量保護,亟須深化多管理部門協作、央地聯動、多方參與的機制,推動主流化的長效治理。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的關鍵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強調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2024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都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視為提升治理水平、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保障,提出要加強部門協作,分級壓實責任,加大管理、投入和監督力度,完善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自覺性和參與度。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是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新力量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2011年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2020年組織建立國家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為健全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我國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仍處于發展階段,建議以推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戰略與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作為契機,在責任落實、組織領導、社會參與、國際交流等多方面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方位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協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效能,為健全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供重要力量。
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明確各方責任主體。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以全面指導并監督《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為抓手,發揮好國家國委會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統籌協調作用,細化部署任務分工和實施方案,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生態環境部肩負著“組織協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職責,在《戰略與行動計劃》中已經將“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聯合機制”作為優先項目之一,通過“健全年度進展報告制度,匯編年度工作進展,加強工作成效跟蹤評估”“建立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成員年度進展報告制度”等內容推動各有關職能部門明確主體責任,加強協調配合。
加強組織領導和區域聯動制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國際社會和我國《戰略與行動計劃》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和長效機制的建立,將其作為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成效的關鍵行動。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要注重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各地區、各級政府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文化及環境保護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建設行動之中,通過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各行各業及各類群體始終將生物多樣性放在主要地位,進而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與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鄉村振興等戰略的協同增效。強化上下和區域聯動,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將各地《戰略與行動計劃》執行進展和問題向生態環境部報告,必要時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國家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和監督檢查,協調解決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提升綜合治理水平。
強化科學技術支撐,擴大社會公眾參與度。強化與科研院所、高校等科學技術支撐力量的交流協作,科學研判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問題。引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急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建立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庫,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平臺和基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化技術支撐工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領域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關鍵技術的轉化應用。提高智慧治理能力,強化基礎數據和信息的交流、協調和共享,探索建立國家生物多樣性監管數據融合與共享體系,推進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數據匯聚融合,促進完善社會生物多樣性數據資源整合,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數據共享。拓寬企業行動、公眾宣傳和社會參與的渠道,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惠益共享、違法行為監督、公益訴訟等領域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
廣泛推動國際合作交流,彰顯中國形象。COP15第一階段昆明會議上我國已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旨在支持發展中國家加快推動實施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NBSAPs)和“昆蒙框架”的實施,開啟了中國引領全球環境治理新模式。強化生物多樣性工作協調機制,在國際層面上還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作用,不斷增強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領域雙多邊對話合作,推動知識、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落實并推動“昆蒙框架”的實施,建立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