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經濟日報聚焦吉林省長春市推動東北振興發展的探索實踐,刊發了《長春擔當》深度報道,在長春市和吉林省產生熱烈反響。這些年,吉林省是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推進全面振興的?下一步將如何落實黨的二十大“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要求?近日記者專訪了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韓俊。
記者: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您對推動吉林全面振興有什么新認識,吉林省將采取哪些新舉措?
韓俊: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振興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次到吉林考察調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忠實踐行“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我們搶抓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的歷史機遇,厚植優勢,感恩奮進,推動吉林振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吉林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2021年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位居全國第23位,增速居東北三省之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居全國第15位,是2012年以來最好位次。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總產量跨上800億斤臺階,增長率居全國前十大產糧大省第1位;重點產業蓬勃發展、擴能升級。全力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三個萬億級大產業,以及若干千億級規模產業。今年以來,克服嚴重的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爭取實現“止跌、回升、增長”目標。
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明確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我們將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聚焦老難題和新挑戰,創新解決問題新思路新辦法,實施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奮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詮釋忠誠,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經濟日報深度報道長春市在東北全面振興發展中的經驗做法,讓我們備受鼓舞,報道提出的一些思路建議讓人頗受啟發。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對此,吉林省將怎樣貫徹落實?
韓俊:堅定不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實體經濟,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必然選擇,是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緊扣“百千萬”產業培育工程和“十百千萬”企業培育工程,加快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舉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支持長春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建設國家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一汽弗迪動力電池等重大項目。抓好吉化120萬噸轉型升級和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打造“長遼梅通白延醫藥健康產業走廊”,大力支持光電信息領域原創性成果轉化,加快推進“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立足風光水資源優勢,大力推進“陸上風光三峽”和“山水蓄能三峽”工程建設,開展“氫動吉林”行動。加快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重大工程,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推進長吉一體化、長平一體化協同發展。
記者: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如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韓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我們將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下好創新先手棋,深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加快把吉林人文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突出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聯動,更加主動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充分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作用,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大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建設,以建設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引領,加快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雙千工程”,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型企業,強化科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新引擎。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深化“雙一流”“雙特色”建設,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激發人才活力,不斷升級完善人才政策,實施“長白山人才工程”,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吉人回鄉”引才力度,造就一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設人才強省。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推動吉林營商環境加快進入并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抓好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長春臨空經濟示范區、綜保區等建設。
記者: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吉林省將如何進一步抓好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韓俊: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產糧大縣為依托,突出抓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等關鍵環節,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讓中國人的飯碗里多裝吉林糧。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步伐,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重點抓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加快打造萬億級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把吉林建設成為全國人民的“大糧倉”“大肉庫”;堅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順應消費升級大趨勢,既保總量又保多樣化,大力建設“十大產業集群”,構建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記者: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新要求。這意味著除了經濟指標提升,還要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進步,更好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請問吉林省對此是如何考慮的?
韓俊:我們堅定不移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奔頭,守好人民的心。積極擴大高質量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效銜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吉林省對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一直十分重視,并做了大量工作。去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4%,比5年前提高12個百分點。111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76.6%,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8年保持良好。可以說,良好生態是吉林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也是最大財富。
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高質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堅持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擦亮冰雪避暑雙品牌,打造冰雪旅游強省、避暑休閑名省和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
在新征程上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關鍵在于狠抓落實。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工作方案,說實話、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確保說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堅持不懈苦干實干,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來吉林發展的上升指數,換來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數,以更加昂揚的奮進姿態、邁出更加堅實的實干腳步,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在團結奮斗中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精彩篇章,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