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辨顯微鏡、金屬透明電極、柔性電子皮膚……在北京市海淀區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里,硬核科研成果在光電、生物醫學成像、高端裝備、先導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生根發芽,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世界難題,100篇科研文章里可能只有1個具備轉化潛力!本┙蚣絿壹夹g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坦言,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是構建靈活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正是順應協同創新體系的產物,旨在結合京津冀三地優勢產業,組建區域成果轉化中心,培育新的增長點。目前,中心已實施前瞻性項目208項,有139項成果實現了產業轉化。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如何服務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重大項目應用落地的?
“首先,顛覆性技術不是規劃出來的,往往是不期而遇。其次,顛覆性技術的演化路徑不確定。在發展過程中,多門類技術難以同步實現,只有極少數真正走完全流程!蓖跗栂檎f。
基于此,創新中心與一流大學等組成了顛覆性技術創新網絡,選拔和實施了一批突破“卡脖子”難題的重大項目。未來,每年將新增50個至100個項目,加快形成引領帶動效應。同時,組建專職項目經理團隊,負責項目全生命周期運營。
技術成果轉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僅靠高校研究遠遠不夠。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超分辨精準診療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姜杉與同事們進一步完善超分辨顯微鏡項目。姜杉表示,如果沒有持續的配套技術,可能不少科研成果在發布論文后就會擱置,“因為大學實驗室往往不具備將成果進一步轉化的條件和資金”。
為了搭建轉化路徑,暢通轉化堵點,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自建技術實驗室!爱斂蒲谐晒枰糯髸r,我們會快速組隊,接力將大學的科研成果加速轉化!蓖跗栂楦嬖V記者,團隊跟著項目走,是他們對成果轉化模式的新探索。
科研成果應用還要靠“市場之手”調節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引入市場化知識產權基金參與項目決策,實時追蹤產業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先進傳感技術實驗室副研究員李嶸峰解釋,前沿技術研發更加追求先進性和探索性,容易導致技術成果與實際需求脫節,“實驗室可據此靈活調整研發方案,使研發盡可能貼合具體應用場景”。
“通過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工程,給優質企業提供定制技術,進行技術基因改造,我們目前已和5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合作!蓖跗栂檎f,正是通過突破性的創新組織結構,將科研技術融入產業鏈,越來越多的前瞻性研發成果加速轉化,引領企業創新、助力產業升級。 (經濟日報記者 吉亞矯 韓秉志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