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規模風電機組、光伏設備退役潮到來,大量新型固體廢棄物的出現難以避免,如何對其進行可持續、綠色處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為風電、光伏產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提供了路線圖,拉開了一個新興產業大幕。
過去我們對于新能源的關注,多集中在裝機規模、綠色清潔等方面,對其潛在的環境風險談論不多。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大量應用,產業加快升級,設備更新換代,新能源設備將批量“謝幕”。機構預測,我國風電產業將在2025年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潮,退役規模將超過1.2吉瓦;光伏組件則將于2030年進入密集報廢期,預計可回收容量高達17.8吉瓦。204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增長至280吉瓦、250吉瓦。
推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意義重大,有效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避免不規范利用處置帶來的土地占用和環境風險,是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后一環”。
推動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有利于產業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雖然新能源為生產生活提供了大量綠色電力,但從整個產業鏈條來看,新能源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與工藝流程,都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新能源設備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將影響全產業鏈低碳發展效果,只有做好循環利用,才能實現產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無污染,促進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推動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還有利于緩解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以風電為例,由于當前風機回收綜合利用技術成本高、效益低,產業化尚難實現,導致企業采取簡單的方式進行處置,在資源循環和高效再利用方面發展滯后。預計至2040年,風電行業將累計產生3000萬噸廢鋼、80萬噸廢銅。同時,難以回收的風機葉片將產生220萬噸廢棄玻璃纖維,以及近120萬噸廢棄樹脂和膠,若回收不當將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新能源設備資源回收價值極高,產業潛力不小。以光伏為例,光伏組件90%的材料可進行循環再利用,通過廢舊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可實現稀有金屬、玻璃、鋁材以及半導體等物質的循環使用。其中,晶硅電池電極制備需要消耗銀、銅、硅等材料,這些材料在其他尖端技術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預計2040年,報廢光伏組件中累計可回收利用的玻璃高達近1400萬噸,其他材料也分別達數十萬噸及數百萬噸不等,累計可回收價值超千億元。作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助力減污降碳的領域,新能源設備回收產業將在循環經濟發展背景下,獲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和市場空間。
當前,發達國家都將新能源設備回收處理列為核心關注問題之一,開展回收試驗和示范。我國部分發電企業、設備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也在積極探索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技術和應用場景,積累了一定經驗。但相關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退役設備處置責任不明確,專業化回收利用企業較少、商業模式不成熟,存在簡單焚燒和填埋廢棄風機葉片、光伏組件等現象,部分技術的效率和發展有待革新,相關政策尚需完善。
接下來,應綜合考慮產業發展階段、設備類型、退役情況等因素,聚焦綠色設計、規范回收、高值利用、無害處置等環節,積極構建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體系。政策層面,應推出支持性稅收政策和專利保護制度,建立完善風電、光伏回收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鼓勵支持回收技術跨區域合作和技術交流等。市場層面,應推動實施綠色供應鏈,促進上下游合作探索新商業模式,加強跨領域合作,推動技術產學研轉化,并將更多社會資本引入回收市場。
風電、光伏等綠色低碳的新能源設施,如果在設施退役環節處理不當,變成威脅生態環境的固廢垃圾,綠色發展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如今,我們已成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國,邁出了第一步,還要進一步補齊新能源產業鏈循環發展關鍵一環,讓綠色底色越擦越亮。(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