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委員——唱好京津“雙城記”
去年5月份,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召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表示,近年來,天津市國資系統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兩翼”建設,推動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助力唱好京津“雙城記”。
張勇委員說,2023年以來,天津市國資系統對標對表落實天津市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門制定深化央地合作工作方案,完善京津冀三省市國資委合作機制,促成一批央企與天津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一批央企二級、三級企業落戶天津。
張勇委員表示,天津市國資系統將深入研究、創新運用有關支持政策,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梳理謀劃一批新的高質量發展產業項目。以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為契機,深入推進央地國企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同發展,推動央企與天津市簽署一批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吸引更多的央企二級、三級總部和產業項目。同時,加強國企與外企、民企合作,并發揮國資國企在港口航運、臨港制造、交通物流、國際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優勢,更好服務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港產城融合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劉 瑾)
閆繼紅代表——持續推進產業創新
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核心功能區。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閆繼紅表示,10年來,保定緊緊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持續推進北京保定兩地產業聯動一體化和協同創新一體化,取得顯著成效。
閆繼紅代表介紹,在產業聯動方面,河北京車智造基地等一批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在保定相繼落地。此外,中船集團涿州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中國鋼研航空航天產業園、央媒涿州媒體新城等多個產業聯動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截至2023年底,保定全市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499項,總投資3837億元。
閆繼紅代表表示,保定將重點做好產業和創新兩篇文章。一是積極融入京津產業鏈。深入對接京津冀“五群六鏈五廊”產業圖譜,重點做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的補鏈強鏈延鏈,加快融入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市場。二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對接中國科學院等創新策源地,深化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速構建“北京研發、保定轉化,雄安創新、保定先行”的協同創新格局,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果轉化的首選承接地。 (經濟日報記者 周明陽)
王亞軍代表——精準對接養老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市長王亞軍表示,承德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近年來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毗鄰京津、溫泉富集、生態環境美、氣候條件好、生活成本低等獨特優勢,積極承接京津養老服務需求,加速培育壯大醫養康養產業。
王亞軍代表介紹,承德市堅持產業發展、規劃先行,高標準編制康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出臺養老機構補貼、用工保障等24條政策,落實京津冀異地就醫“一卡通”等普惠政策,吸引京津老年人到承德康養、養老。
此外,在提升醫養結合能力方面,承德市與北京友誼醫院、北京老年醫院等53家醫療機構深化合作,建設京津冀醫聯體10家,每所二級以上醫院托管1家康養、養老機構。依托承德醫學院等高校,設立康復、照護等專業學科,為康養、養老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將進一步精準對接養老需求,培育壯大銀發經濟,努力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王亞軍代表說。 (經濟日報記者 周明陽)
連玉明委員——統籌謀劃“四港聯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從單向疏解承接到雙向互通融合、從縮小內部差距到增強整體實力、從改革破藩籬到開放創優勢、從高質量協同發展到高水平協同開放的新階段。
連玉明委員認為,京津冀應瞄準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以陸港為基礎、空港為引領、海港為特色、國際數字貿易港為戰略制高點,強化“四港聯動”。
連玉明委員建議,一是以提升路網連通性為重點推動“軌道上的京津冀”縱深發展,加快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持續織密京津冀交通運輸路網。二是研究編制《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方案》,完善區域樞紐航線網絡布局,形成以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為“雙樞紐”,濱海機場、正定機場為補充的空港格局。三是以智慧港口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天津、曹妃甸和黃驊港協同發展,建立京津冀海港協作機制。四是推動港口間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實現一體化發展。
連玉明委員認為,應聚焦“四港”深化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更好為全國服務業開放創新發展發揮引領作用,還要注重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放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進行統籌謀劃。 (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
高子程代表——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說:“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高子程代表表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應以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優化三地協同創新機制。“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統一京津冀三地執法標準和政策標準,打破行政壁壘,破除市場藩籬,打通循環堵點,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
高子程代表認為,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產業分工和定位,加快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等多鏈融合。可以利用首都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以創新為引擎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子程代表說:“這樣能解決三地產業同質化競爭等難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高子程代表說,還應強化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逐步完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首都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形成職住協同、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首都都市圈新型空間結構。 (經濟日報記者 王 霖)
侯貴松委員——發揮青年人才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河北省委書記侯貴松認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要動員組織廣大青年在新時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做先鋒。
侯貴松委員表示,在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為青年科技人才攻克前沿技術、交流交往搭建平臺,更好推進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同時,應發揮雄安新區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的吸引作用,引領更多青年扎根新區、建設新區。
“去年,我們持續在加強京津冀青年交流上發力,組織開展了‘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青少年交流推介活動,京津冀三地68所高校結對,吸引京津萬余名學子到河北研學互訪,取得明顯成效。”侯貴松委員說,共青團河北省委還聯合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京津冀三地青聯、四所疏解高校團委、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發起成立了“雄安青智匯”青年創新創業部落。
侯貴松委員認為,應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以建設青年友好型省份為牽引,深入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推動出臺更多的惠青政策和實事項目,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營造“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更有為”的良好環境,讓青年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為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凝聚青年力量。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楊寶玲代表——積極引進優質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東麗區胡張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楊寶玲說:“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協同發展對天津市和東麗區都是重大機遇。”
楊寶玲代表表示,近年來,天津市東麗區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不斷開拓進取。2023年,東麗區引進167個京冀優質項目,落地重大項目投資額逾100億元。東麗區積極推進與北京產業聯動,目前東麗區有6條重點產業鏈,政府聚焦制造業延鏈、補鏈制定產業圖譜,開展多部門聯合招商,提速京冀項目在園區落地。東麗區還與北京經開區達成戰略合作,推進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協同聯動發展,培育壯大東麗區重點產業鏈。僅2023年,東麗區就舉辦京津冀航空航天創新發展論壇等產業對接活動45場,搭建了產業基金融資對接平臺。
楊寶玲代表說,最近,東麗區召開相關會議提出,要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協同協調,加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管護好、維護好綠色生態屏障。在此過程中,村集體經濟組織應該有所貢獻。農村地區要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努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王足剛代表——織密交通網絡
“我見證了‘軌道上的京津冀’快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六局豐橋橋梁有限公司石家莊項目部副經理王足剛說:“我參與建設的京石客專、京唐鐵路、津興城際鐵路,都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要干線。”
王足剛代表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王足剛代表介紹,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實現了天津與大興國際機場直接連通,天津與雄安新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實現半小時通達。“軌道上的京津冀”便捷高效,推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
如今,京津冀軌道交通網絡越織越密。王足剛代表介紹,目前中鐵六局在京津冀地區參建的雄商、京濱、雄忻、石衡滄港等項目正在推進,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京津冀地區鐵路網布局,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開辟快速通道,也將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經濟日報記者 王 霖)
成衛東代表——降低物流成本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優化港口設施功能布局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認為,京津冀地區海岸線相對較短,港口分布密集。要加快優化完善津冀港口群的規劃、建設、管理和使用,推進津冀港口協同發展,這對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交通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降低物流成本、推動低碳交通建設方面,成衛東代表建議,應盡快推動雄安新區至天津港水運通道復航,有力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助力實現區域“雙碳”目標,改善流域生態環境,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優化綜合運輸體系,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推動沿線高質量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在成衛東代表看來,新時代港口產業工人要轉變思維方式,提升創新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