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繼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之后,上海當前正邁向全面提升能級階段。”5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陶昌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達2096.7億元,同比增長5.1%;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866.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經過多年發展,上海金融市場發展格局日益完善,集聚各類全國性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推出了原油期貨等一系列重要金融產品工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外金融機構集聚效應明顯,各類持牌金融機構達1771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近三分之一。持牌資管機構近200家,資管規模占全國比重近30%。金融改革開放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創新不斷深化,自由貿易賬戶適用范圍已實現銀證保三類機構全覆蓋。上海再保險“國際板”建設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地位不斷鞏固,2023年上海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20萬億元,在全國結算總量中比重超過43%。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構筑,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50萬人。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上海緊緊圍繞服務科技創新,著力構建全鏈條科技金融體系。”陶昌盛說。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臺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及配套措施。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功能。
二是股權投資引導支持作用有效發揮。《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支持浦東等八個區域打造股權投資集聚區,全國社保基金長三角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上海科創金融研究院等先后落戶上海。
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創深入推進。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上市企業566家,其中上海89家,排名全國第二;首發募集資金、總市值排名全國第一。打造“浦江之光”行動升級版,推動數字化服務平臺應用。上海“專精特新”專板開板運營,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等穩步推進。
四是科技信貸產品不斷豐富。“滬科專貸”“滬科專貼”再貸款、再貼現專項產品陸續推出,高企貸、專精特新貸、人才貸、研發貸等科技專屬信貸產品持續完善。截至2023年末,上海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余額和戶數較年初增長均超50%。
五是科技保險創新發展。2023年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保單數量超過40萬件,提供風險保障3.1萬億元。集成電路共保體、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生物醫藥人體臨床試驗責任保險等試點持續推進。上海還在臨港新片區建設全國首個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
“下一步,上海將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陶昌盛介紹說。上海將持續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優科創投資生態,升級“浦江之光”行動,發展S基金,用好科創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工具,做精科技信貸、保險產品,等等。(經濟日報記者 賀浪莎 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