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采砂河段到濕地公園,漢中市天漢濕地公園的建設,折射出生態修復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生的持續努力。
水清岸綠、野趣濃郁。天漢濕地公園是以“兩閘蓄水、三橋貫連”形成的水利風景區,也是一處集漢江度汛、生態修復、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河流型濕地公園。
天漢濕地公園荷花盛放。經濟日報記者雷婷 攝
據介紹,十幾年前,由于這里是城市采砂河段,岸邊常有垃圾。漢中市提出“一江兩岸”城市規劃構想后,探索“柔性治水”、實踐“海綿城市”,一幅綠色畫卷由此在漢江邊徐徐展開。
水利自控翻板閘全長530米,共有75座閘門,水面在這里抬高了3.5米,形成了前方這片遼闊的水域。站在此處可以看到遠處聳立的梁山和漢山,閘下群島內樹木蔥郁、水草豐茂。 經濟日報記者雷婷 攝
漢中市一江兩岸開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閆曉明介紹,為保護漢江,天漢濕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因勢造景,將砂石棄料變成島嶼,灘地設計為生態溪流。利用“海綿城市”的透水建設理念,大量培育種植本土植物,恢復水生態多樣性。
天漢濕地公園內魚類洄游通道。 經濟日報記者雷婷 攝
天漢濕地公園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性、系統性。公園內有一條長2.3公里的“特別通道”——魚類洄游通道。
“魚道末端安裝了魚類智能監控識別系統,最近這段時間,每天可游過上百條魚。包括鯽魚、草魚、馬口魚、翹嘴鮊等各種魚類,進入魚道,準備‘跋涉回漢江’。”閆曉明介紹說,天漢濕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漢江河道原生態岸線,依托江灘天然形態實施島嶼修復。目前,有大小生態島嶼219座,為水源涵養和動植物棲息提供了良好環境,近年來觀測到魚類30余種,鳥類超過90種,各類植物314種。
游客正在天漢濕地公園游覽拍攝。 經濟日報記者雷婷 攝
天漢濕地公園的建設為漢江生態保護利用和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示范。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漢江漢中段水質持續保持優良,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保證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經濟日報記者 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