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了北京市首張“具身智能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為人工智能技術在餐飲市場實現商業化落地與規模化推廣打開了一扇大門,滿足了行業供需兩端的現實需求。
餐飲行業人工成本較高,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入餐飲行業,不僅能有效控制成本,還有望打破餐飲行業同質化、粗放化現狀,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從智能咖啡機、智能煎餅攤,到自主學習、多任務處理的“機器人大廚”,智能化已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新技術催生新業態,帶來新機遇,也呼喚新監管。相關部門既要“放得活”,賦予新業態發展空間,探索市場新可能;又要“管得住”,建立適應新業態特點的新型監管模式,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機器人大廚”一頭連著食客健康,一頭連著廚房安全,為確保“機器人大廚”安全上崗,海淀區在頒發許可證的同時,還積極探索人工智能餐飲行業食品安全監管創新,制定《餐飲服務領域智能機器人系統安全要求及衛生規范》和《餐飲服務智能機器人系統食品安全監管要點》。《規范》由市場監管部門、企業和產業聯盟共同研究制定,體現了監管部門集眾智、聚合力創新監管的努力,兼顧各方需求與意見,提升了規則的精細化水平。
餐飲新業態不斷涌現,監管內容和方式也將不斷調整完善。以包容審慎的態度賦能餐飲服務領域智能機器人發展,從過程管控、設備管控和數據管控三方面發力,對人工智能餐飲門店開展針對性監管,有望扎緊食品安全“籬笆”,這無疑具有探索示范意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