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調聯試期間,接觸網動態性能指數和靜態性能指數取得“雙百分”的成績。12月18日,記者從在江蘇蘇州召開的新建滬蘇湖鐵路供電精品工程建設技術交流會上獲悉,即將開通運營的滬蘇湖鐵路在鐵路四電智能建造領域取得了優異成績,將為高鐵平穩運行提供高質量供電保障。
鐵路四電是指鐵路建設中的通信工程、信號工程、電力工程和電氣化工程,也稱為站后工程。相較于路基、軌道等站前工程以及列車、車站等設備設施,鐵路四電并不顯眼,但其重要性強,是整條鐵路的“中樞大腦”和動力源;專業性強,涉及災害監測工程、給排水、站場、四電房屋工程等多項專業。鐵路能否正常運營,鐵路四電建設是否順利非常關鍵。
近年來,我國鐵路發展十分迅速,建成了世界最大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形成了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隨著鐵路建設飛速發展,我國四電工程的建造水平取得了重大進步。京沈、京張、杭黃、杭溫等諸多高鐵項目的建設施工,為四電智能化建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翔實數據。
走進位于江蘇蘇州的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滬蘇湖鐵路智能建造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項目智慧管理平臺顯示屏,滬蘇湖四電工程的實時施工信息分區域顯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滬蘇湖鐵路四電項目經理羅東北告訴記者,管理平臺打通了“平臺—工裝—BIM”之間的數據交互通道,實時更新進度模型,實現了進度管理可視化,可實時監測作業環境,進行風險信息管理、重點部位指揮調度,實現項目安全、質量、進度集約化管控。項目部構建了以“智能建造平臺+BIM輕量化平臺”的數據貫通體系,打通了從基于北斗測量設備、計算仿真軟件、BIM平臺數據驗證、驅動預配生產、現場作業安裝到檢驗檢測數據的歸集通道,實現了數據在智能建造平臺上的有序傳遞。滬蘇湖鐵路可以形成全過程的數字竣工檔案,為項目數字交付提供支撐。
鐵路施工多專業、多工序同時推進,存在大量接口,成為四電建設難點。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滬蘇湖鐵路四電項目總工程師阮賢貴介紹,在滬蘇湖鐵路建設中,上海樞紐指揮部制定了《接口工程管理辦法》,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滬蘇湖鐵路項目部編制了滬蘇湖項目《四電接口手冊》,并將接口問題與BIM技術緊密結合,共優化解決全線接口問題20余項,形成了四電專業一張圖的接口管理清單。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