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晚,中經兩會之夜訪談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記者邵希煒)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文物保護、利用的政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如何打通文物保護、利用的“最后一公里”?近日,五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做客中國經濟網兩會特別節目上表示,“落實文物保護‘最后一公里’,保護是前提,溝通和協調是核心,人才是關鍵。”>>請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保護是前提
“頂層設計要見成效的話,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一個文件的成敗或者效果如何,往往體現在‘最后一公里’上。”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呼吁,“但現在有一個傾向,就是市縣級文物機構隊伍編制有弱化的趨勢,在這里拜托各市縣的書記、市縣長們,正在進行的市縣機構改革當中,能夠結合本地實際,多關心和支持一下我們基層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隊伍建設,請他們在決策時能夠‘高抬貴手’,在‘最后一公里’上為我們做好基礎工作,因為我覺得落實、落細、落地的關鍵,往往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拜托各地的書記、市縣長們。”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說:“我覺得劉玉珠部長向全國發出這樣一個呼吁是有原因的。我希望我們的政府、社會各界都要記住,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只有保護好才能對得起歷史,只有保護好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文物事業的水平。”
溝通和協調是核心
《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部門要明確分工、形成合力,強化制度供給和資源要素支持,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但是在落實當中,還存在溝通不順暢的問題。
“各政府部門之間、地方政府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是‘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博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認為,“文物保護也好、利用也好,要作為政府的一個系統的工程來處理。光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個文件可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此需要各個地方、各個部門之間緊密協調,密切的溝通。”
“我認為‘落實最后一公里’實際上面臨兩個問題:具體的組織實施者要從制度管理這方面做好具體的策劃;保護工作者要把具體的技術問題解決。這方面我們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還要做很多的工作。”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潘路說。
人才是關鍵
《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制定文物博物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指導意見,健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實施新時代文物人才建設工程,加大對文物領域領軍人才、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培養力度。”但是在落實當中,人才缺乏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要加強文物行業基礎研究人員的培養。只有培養出大量專業人才,才能將不專業的人員置換出來,這是目前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部長蘇伯民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也表示,考古工作、文物研究和保護工作的主體是人,是最了解“讓文物活起來”這個內涵的。因此,他們必須要有主體意識,思考自己工作的內容怎樣展示最合適?找什么樣的機構合作最好?另外,技術的支撐和經費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否則活起來就只是一個口號,很難落實。”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