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破2萬億元
今年的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宣傳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當日上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舉辦“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會場活動,發布《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和《2019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
據《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披露,廣東海洋經濟總量保持了持續增長。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在全國率先突破2萬億元,達到21059億元,同比增長9.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9.6%,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3.6%,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5年位居全國首位。
在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廣東全省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9:36.4:61.7,海洋第三產業比重同比上升0.5%。海洋旅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和海洋工程建筑業增加值分別達到3581億元、832億元、737億元、575億元和516億元。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上風電等千億元級海洋新興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和實驗測試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海洋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據統計,全省海洋產業“四上企業”從業人數59.3萬人,占全省“四上企業”總從業人數的2.5%。廣東海洋經濟增長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2.4%。
2019年,廣東繼續高起點構建地方特色的海洋預警減災業務體系。在省級海洋主管部門的帶領下,強化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各地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海洋災害防治能力,以任務為牽引,穩步推進,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一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開展大灣區海洋預警監測能力提升行動;二是促進海洋預警監測工作全面開展;三是省級的海洋預警報能力升級改造,切實提升我省海洋預警報能力水平;四是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入侵普查工作。
根據《2019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2019年廣東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較往年偏低,居全國第十位,低于近5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平均值。海洋災害以海浪災害為主,風暴潮、海岸侵蝕、赤潮、咸潮入侵、海平面變化等災害均有不同程度發生。除海浪災害外,全年發生赤潮災害3次,累計影響面積約為11.96平方千米。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