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不少知識付費平臺又到續費節點,不少人頻繁收到所訂閱的付費APP續費彈窗提醒。為知識埋單,是個人成長進步的機會。但是,一些平臺所標示價格并未體現應有價值,營銷套餐甚至成為慣用套路,需要引起消費者警惕。
首先,售后無服務,退費無渠道。為吸引消費者關注,不少知識付費平臺一般會推出試聽課程,這些內容大多比較精彩,但消費者一旦付費購買,發現后續體驗不佳,甚至出現所提供的內容服務和付費前承諾大相徑庭的情況,想退費卻往往難度很大:一方面在付費頁面根本沒有退費指引,無法找到退費渠道;另一方面,消費者很難聯系到售后服務人員,訴求無法得到回應。因為知識付費單筆數額不大,很多消費者最終選擇忍氣吞聲,退費事宜不了了之。
其次,知識注水現象較為普遍。一些網絡平臺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通過“標題黨”吸引消費者注意,付費后卻發現內容含金量較低,和期待相差甚遠;還有不少付費課程內容大同小異,存在洗課嫌疑,甚至“掛羊頭賣狗肉”,販賣知識焦慮。以次充好的課程屢見不鮮,讓消費者對知識付費既愛又恨。調查顯示,知識付費產品平均到課率僅為7%,這顯示出消費者對課程付了費仍不認可,這已經影響了知識付費平臺的口碑和行業美譽度。
再次,自動續費陷阱侵害消費者知情權。一些知識付費平臺將自動續費作為默認選項,取消程序十分繁瑣。不少消費者因為下載APP眾多或者換手機等原因,經常忘記此項隱形消費。對此,平臺應通過明確方式,告知消費者扣款或即將扣款的情況,并在通知中告知消費者取消續費的途徑,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當前,知識付費有著廣闊的產業前景,越來越多的平臺也嗅到了商機。報告顯示,我國泛知識付費市場規模近年來維持了40%以上增幅。但也要看到,無序野蠻的生長模式,也讓不少平臺備受詬病,影響著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不過,雖然知識付費平臺在運作層面還有一些問題,但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畢竟,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智力支持。只有多一點誠信,少一點套路,重視其中的問題,清理其中的亂象,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能讓行業風清氣朗,知識付費才能走得更遠。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