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誠信尚儉 共享食安”的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9月25日在京舉辦。圖為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銳講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記者 郭文培) 作為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國家層面的重點活動之一,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9月25日在京舉行。對于提升食品安全,提振消費信心這一議題,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銳提出,可以從營養、標準、科普、綠色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餐飲行業發展迅速的核心點在于消費市場需求不斷提升。”以餐飲領域舉例,劉銳表示,近年來我國餐飲安全得到極大提升,且已比肩國際水平。其中,消費者需求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無論是食品安全水平,還是營養健康水平,亦還是便利性、體驗感等,相應要求愈來愈高,這也促使行業不得不快速提升水平滿足市場需求。而放眼整個食品行業,消費需求和信心同樣重要。
那么,如何照亮消費需求升級信心?劉銳提出了四個關鍵詞,即營養、標準、科普、綠色。
“食品安全有時候是一個嚴肅且低沉的話題,所以我們可以多關注營養。因為營養健康是一個陽光詞匯,充滿活力。同時,營養健康又與安全密不可分,都是健康問題。”劉銳說,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相輔相成,因此可以將營養和安全鏈接,綜合起來向消費者傳導,從而提振消費信心。
針對標準,劉銳表示,盡管食品行業標準化很難做,但一定要從企業角度建立全過程標準,尤其原料采購標準和檢測評價方法標準,越精細、越專業越好。“提高標準化是讓消費者更放心的重要舉措,這方面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做的就比較好。如果消費者在同一家連鎖餐館或食品企業買到的產品,今年和去年或是在不同城市吃的味道不一樣,自然會產生疑惑。”劉銳舉例,“以前我們老提優質原料,現在老提專用原料。其實沒有什么原料是不優質的,關鍵要看用途是什么。用做面包的面粉做蛋糕,做出來的蛋糕肯定不好;拿做蛋糕的面粉做面包,面包肯定也不好,所以并不是不優質,而是專用性體現不一樣,因此在原料方面,我們要盡可能考慮原料專用性及產地、時節問題,要有企業自己的標準。”
在教育科普方面,劉銳表示,如何進行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是行業重要工作方向,這更離不開政府、協會、企業、學校等共同努力,需要多方從不同維度、不同途徑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一旦提高,謠言不攻自破,企業也要做好科普教育,比如開放生產基地,讓消費者眼見為實,提高產品認知度。
“與有機農業、有機食品更注重環保本身不同,我國提出的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綠色餐飲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即在盡可能不影響環境的情況下,應用現代綠色技術,著力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這也是未來重要方向。”劉銳最后總結到,食品安全質量提高和產業結構改善息息相關,提升食品安全不僅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提振消費信心,推動食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