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我國首部肥胖癥多學科診療指南《肥胖診療指南(2024版)》顯示,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作為慢性疾病中的獨立病種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癥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是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4.3%,肥胖癥患病率為16.4%。超重和肥胖癥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和性別差異,北方地區普遍高于南方地區,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癥定義為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異常或者過度脂肪蓄積。在我國,體質指數(BMI)是評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標準。BMI達到或超過28kg/m?即為肥胖癥。為進一步指導臨床診療,根據肥胖癥國際分級標準及亞洲人群特征,建議將BMI進一步分級為輕度肥胖癥(28.0-32.5kg/m?)、中度肥胖癥(32.5-37.5kg/m?)、重度肥胖癥(37.5-50kg/m?)和極重度肥胖癥(≥50kg/m?)。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減肥已經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為了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達到減肥目標,市場上涌現出了各種的“減肥神器”。
據報道,大量虛假標簽的口服減肥產品冒充真正的司美格魯肽,在電商平臺上泛濫。這些產品多不含司美格魯肽或GLP-1,而是利用這些名詞進行宣傳,成本低廉,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還有違法者在網上售賣未經審批的司美格魯肽原料和針劑,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國內獲批的司美格魯肽來自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用于治療糖尿病,其口服款于今年1月獲批,是國內目前首個及唯一獲批上市的口服GLP-1藥物,需要處方才能購買。但電商平臺上,“口服司美”“GLP-1活性膠囊”“司美纖體飲”等“冒牌司美”層出不窮。
冒牌藥非法獲取暴利,而被明令禁止的非法成分更會損害消費者健康。西布曲明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食欲的藥物,會增加罹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2010年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同年,西布曲明被列入《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資名單(第一批)》,被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然而,銷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有毒、有害減肥產品的案件時有發生。
對此,有關部門提示,廣大消費者要正確看待減肥問題,不可盲目追求瘦身效果,更不能輕信非法減肥產品的宣傳。管住嘴、邁開腿,減肥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和鍛煉來實現,而不是寄希望于含有禁用成分的減肥產品。要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輕信廣告,不購買和使用來源不明的減肥產品。
《肥胖診療指南(2024版)》強調,近些年來,減重藥物的研發進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ucagon-like peptide-1receptoragonist, GLP-1 RA)為基礎的新型減重藥物不斷問世,減重效果也不斷提升。目前在我國共有五種藥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成年原發性肥胖癥患者減重治療,包括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我國目前尚未批準用于治療遺傳性肥胖癥的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應用藥物治療肥胖癥應該嚴格把握適應證,規范使用,需要在充分評估患者病情及有無禁忌證后方可起始應用,同時在使用藥物減重的過程中也需要定期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規律隨訪,監測藥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據情況適時34調整治療方案。(中國經濟網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