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已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廣大創客的樂園。新時代農村雙創,必將像家庭承包、鄉鎮企業、農民工進城一樣,成為農業農村發展史上的又一標志性事件。”9月2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向廣大創客發出邀請:“到農村創新創業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有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或二次返鄉,農民就業增收受到一定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展示新農民新業態風采,分享農村雙創經驗,具有現實針對性。韓長賦說,2016年以來,我國大力推動雙創向農村拓展,著力強政策、育主體、建平臺,送上金融、保險、用地等政策“大禮包”,支持建成1096個農村雙創示范園。一批批雙創者茁壯成長,一片片雙創園迅速崛起,引領形成了農村雙創熱潮。
鄉村創業,遍地英雄。內蒙古多倫縣返鄉創業女大學生楊麗麗,把過去隨意丟棄的莜麥秸稈編織成栩栩如生的麥秸畫,帶動村里貧困婦女每人每月增收近2000元。安徽巢湖邊上有個田園綜合體“三瓜公社”,發展南瓜電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昔日的空心村變成了現在的“網紅村”。科技人員返鄉創業代表胡毓芳帶領團隊用5年時間在江蘇蘇州建成了700多畝高標準桑田,構建了企業鄉村利益聯結體。
農業農村部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農村雙創規模越來越大,2019年全國返鄉入鄉人員達850萬人,3100萬人在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骨干力量;帶農富農效應也越來越強,使得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據測算,平均每個雙創主體能帶動6個農民就業;產業業態越來越新,據統計,目前80%以上雙創項目涉及一二三產業融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解到,農村雙創帶動了特色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農事體驗、電商直播等蓬勃興起。以前“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好產品變成暢銷的“網紅”爆品,傳承千年的鄉土文化傳到世界各地。
韓長賦認為,數字化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重大機遇,在數字經濟發展上,農民第一次和城里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要大力推進數字創業,結合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把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引入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新業態,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農民點點鼠標、劃劃手機,就能搞生產、賣產品。
相比工業品的規模化、程式化,農村雙創大多是小、特、專、精,恰好順應了居民日益旺盛的個性化消費需求。這是農村雙創的獨特優勢。與會專家建議,要大力發展特色產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努力開發更多鄉土食品、鄉土工藝、鄉土文化等獨特產品。豐富特色業態,發揮鄉村生態涵養和文化體驗功能,從主要“賣產品”,同時更多向“賣風景”“賣服務”“賣體驗”轉變,讓農區成景區、農房當客房、產品變禮品。
多位農村干部告訴記者,農村不缺資源缺資金,不缺土地缺指標,但最缺的還是人。專家表示,要通過農村雙創,引領帶動更多人才向農村流動,這也是農村雙創的初衷。近年來,通過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全國每年培養100萬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很多人成為創客。今后要繼續留人育人加強本土人才培養,支持龍頭企業、大專院校等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組建農村創業導師隊伍,培養造就一批“土專家”“田創客”等新農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