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正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等部門聯合印發《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為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明確了時間表,畫出了路線圖。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科學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群眾對運動場地和設施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無論是公園、體育場所還是各種健身場所,都能見到不同年齡段的人在揮灑汗水、釋放壓力、強健體魄。通過建設豐富多樣、就近便利的運動場地設施,可以大大提升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提高運動的質量。
作為《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的細化方案,“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有利于從供給側角度拓寬全民健身服務類型、豐富服務內容、均衡服務資源,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到2021年年底,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41平方米,比2013年增長了65.1%。但是,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地區間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長期存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面臨數量不足、品類不齊、設施老舊、服務缺失等問題,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我國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就要求,一方面要盤活存量。提升行動提出,推動3000個左右體育部門所屬公共體育場館提升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水平,覆蓋2000個以上的縣(市、區)。另一方面要擴大增量。提升行動明確,到2025年,要實現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據不完全統計,各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等場地設施近2300個。
各地區各部門要扎實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落實落細,在夯實群眾身邊健身設施基礎、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推動城鄉健身設施從“有”向“優”轉變,實現質量提升、服務提升、效益提升,牽引帶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健身組織建設、科學健身指導等工作。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