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進口是我國優化國內供給的重要手段。減少大米進口,有利于增強國內市場信心,也有利于緩解亞洲乃至全球大米供需失衡的問題。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韌性強,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顯著提升,能夠保障“米袋子”安全。
最近,日本多地鬧“米荒”,大米價格瘋漲,創下日本20年來大米價格新高。由此有人提出,作為日本的鄰國,日本米荒是否會波及我國?可以很肯定地說,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韌性強,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顯著提升,能夠保障“米袋子”安全。
日本自詡大米自給率超過100%,為什么會突然爆發危機?從公開報道看,日本米荒是水稻減產、極端天氣、地震引發的恐慌性囤糧等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日本為了維持大米價格,控制大米產量,把大米年產量控制在700萬噸以下。2023年,日本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大米產量為661萬噸,比上年減少1.4%,創歷史新低。在供應減少的背景下,訪日外國游客增加,推動日本國內大米需求上升。8月份,日本宮崎縣附近海域發生地震,引發恐慌性囤糧,加劇大米短缺。新米上市有可能緩解危機,但今年夏天的臺風會影響大米的產量和質量。此時,日本政府拒絕投放儲備糧緩解大米供應緊張的行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日本大米儲備不足,還是資本在作祟?
日本不是第一個鬧“米荒”的亞洲國家。大米是亞洲各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很多國家大米都能自給自足,印度、越南、泰國、緬甸、巴基斯坦等國還是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國。疫情期間,在全球玉米、小麥等糧食品種價格暴漲之際,全球大米價格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阻遏了全球糧食危機進一步惡化。2022年以來,一些大米自給自足的亞洲國家相繼陷入糧食危機。斯里蘭卡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水稻大幅減產,糧食不夠吃,進口糧食成本又太高,引爆糧食危機。作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因干旱造成水稻減產、價格上漲,限制大米出口,引發全球大米價格持續上漲,一直延續至今,F在,日本、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遭遇“米荒”之困。
在一些亞洲國家深陷大米危機之際,我國的情況怎么樣?與全球大米價格大幅上漲相比,國內大米價格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水稻作為我國居民的重要口糧,自2011年突破2億噸大關后,連續多年產大于需,稻谷庫存充足,為大米價格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受極端天氣影響,早稻略有減產,也沒有改變稻谷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受全球大米價格高企以及早稻減產的影響,當前國內早稻市場走強,但稻谷市場整體呈現疲軟態勢。
大米進口是我國優化國內供給的重要手段。2022年印度限制大米出口以來,全球大米價格高企,進口大米價格優勢不再。我國調整優化糧食進口結構,大米進口量逐年減少。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米80.5萬噸,同比減少約57%,進口來源地主要是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國。我國減少大米進口,有利于增強國內市場信心,也有利于緩解亞洲乃至全球大米供需失衡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糧食的金融屬性越來越突出,糧食價格不再簡單地由糧食供求關系決定,還受到貨幣、資本等因素的影響。美國把糧食與金融深度捆綁,利用美元潮汐收割韭菜成為其慣用手段。當美聯儲啟動新一輪降息周期,需要注意的是,大量流動性資金注入市場,全球糧食市場震蕩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作者: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