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二手車交易平臺貓膩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二手車直賣節開始啦”,電視和網絡上五花八門的二手車平臺廣告不間斷地播出,頗有洗腦之勢,讓觀眾印象深刻。電商把二手車交易搬到互聯網上,省去了交易的很多環節,方便了買賣雙方。但隨著在平臺上的交易越來越多,很多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其中的諸多貓膩,讓顧客在不察之下中招。
二手車成了“問題車”
太原市民吳先生在某二手車交易平臺購買二手車時,就吃了一個暗虧。
吳先生在平臺上看中一款大眾帕薩特,價格也合理,于是就付款購買。但在使用了一段時間送去保養的時候,他才發現這輛車有著各種問題:車輛出過事故,左前門更換過,公里數調整過……感到上當的吳先生馬上聯系二手車平臺要求退款,結果被平臺以“使用時間太長”而拒絕。
這一事例暴露出在網上二手車交易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即二手車的檢測都是由平臺自己進行,網站上也會顯示經過了上百項檢測,但是檢測的可信度難以確定,并沒有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認證。
除車輛的檢測之外,其他問題也在困擾著消費者。例如,購買車輛后無法過戶,在購買過程中遭遇詐騙,有的甚至還買到了套牌車。而二手車電商平臺監管機制的不健全,導致出現消費問題之后的協商解決以及權益維護都存在不少困難。
隨著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這些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增強,誠信危機加重,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市場規模因此受到限制,無法進一步壯大。
“信息不對稱”害了買家
過去的二手車交易一般是面對面進行,對于車況買賣雙方能夠做到信息對稱,不會出現過大的信息偏差。而在電商平臺上交易,對車況的了解絕大多數都依靠網站登載的信息,即使見面看車,也一般不會再做更加細致的探查。信息在買賣雙方無法對稱,就會影響車輛在交易后的使用。
“買賣雙方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二手車平臺出現如此多貓膩的重要原因。”寧波大學商學院講師王昕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在線下市場尚且很難完全掌握二手車質量的信息,在線上二手車平臺能夠用于判斷二手車質量的信息更少,且很難識別信息的真偽。商家則掌握著二手車質量的全部信息,可以選擇隱瞞或者故意編造信息,將二手車盡快賣出去,從中牟取利益。
在線二手車交易平臺是近些年來才出現的新興業態,它取消了代理環節,為消費者和賣家直接搭建交易平臺,買賣雙方能夠直接進行交易。而且電商平臺提供相應的一系列服務,讓交易變得更加順暢。
但新生事物畢竟不成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由于發展時間短,目前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成熟的和權威的質量認證體系,這使得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王昕天說。
“透明、誠信、監管”一個不能少
要讓在線二手車平臺向正規的方向發展,形成一個有序、健康的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市場,必須加強監管。
王昕天建議,要借助信息技術增加透明度。“應該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二手車質量追溯體系,強化對二手車質量的監控,相關信息向消費者公開,還消費者一個公開透明的線上二手車市場。”
相關部門也提示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不要只注意車況,還要注意車輛的手續是否完備、是否出過事故、是否有違反交規未處理情況等。對商家的廣告要小心對待,相關事項要落實在合同中,為將來出現問題追責留有根據。
目前,線上二手車平臺相應的監管制度,諸如資格認證、質量監控、事后追責等細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同時,二手車市場具有小、散、亂等特點,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還可能出現金融風險、信息風險、質量風險等。對此,王昕天認為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相應監管制度。
針對在線二手車平臺越來越嚴重的誠信問題,王昕天認為,應該探索建立一個誠信交易體系,并且能夠全國聯網,在交易過程中可以隨時查詢,讓失信者無法順利完成交易。“要為二手車買賣雙方打造一個誠信、健康的線上交易環境。”
張一琪
(責任編輯:王惠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