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記者 韓肖 王城)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針對風靡全球的“人造肉”風潮,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介紹稱,“人造肉”是一般消費者、媒體用來泛指非自然生產、有類似肉品口感的一類食品的代名詞。目前,通常將“人造肉”分為植物蛋白肉和細胞培育肉兩大類。
他認為,科技界與產業界應以“人造肉”面臨的挑戰與關鍵科學問題為導向,加大科研投入。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堅守產品質量和安全是“人造肉”發展的根本。王守偉建議對“人造肉”生產中添加的新組分、新生產工藝進行系統的安全評估,在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養成分評價方面形成一整套獨立的標準體系和客觀的監管體系,促進該產業的良性發展。
“未來食品”已經到來
近年來,植物蛋白肉產品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多家公司已開發出植物蛋白肉制品,其中植物蛋白肉Beyond Meat公司于2019年5月在美國登錄納斯達克,其股價上漲近6倍。而另一方面,國內外細胞培養肉的研發技術也在快速提升。隨著現代消費者對健康、環保、節能意識的提高,植物蛋白肉制品和細胞培養肉這種“未來食品”正快速走近我們的生活。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道6655條,新聞網站文章8.5萬余篇,移動端文章3.9萬余篇,微信公眾號文章6.5萬余篇,微博原發、轉發14.2萬余條,博客1191篇,論壇發帖1.4萬余條。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人造肉月餅上市等,均引發關于人造肉的輿情熱度一直在較高水平波動。上海、北京、廣東、貴州、浙江、江蘇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人造肉監管法規待完善
王守偉介紹稱,“人造肉”的出現為有效減少畜牧業占地、水資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問題提供了良好途徑。
從“人造肉”的細分種類來看,細胞培育肉與真肉相似、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應重點突破生產成本高與規;a困難的兩大問題。
王守偉指出,在我國,目前植物蛋白肉行業的發展勢頭已經形成,產品品類相對成熟,但現有的法規標準與產品的創新及行業發展不相適應。大豆血紅蛋白作為植物蛋白肉的關鍵化合物在美國已獲批可作為碎牛肉類似產品的色素添加劑,但在我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在王守偉看來,“人造肉”在創新發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解決“人造肉”尚存的科學技術問題。但是,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堅守產品質量和安全是“人造肉”發展的根本。
從消費的角度看,王守偉認為,“人造肉”為有效保證未來人類的肉類食品供給提供了可能,同時“人造肉”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很多消費者對于“人造肉” 可能并不熟悉,應加大對消費者的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樹立對于“人造肉”的正確認知。
(責任編輯:韓肖)